6月7日,由集团(局)主办,地研院承办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化工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原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姜宏调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白中科教授、中南大学姜涛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建伟教授和我集团(局)总工程师焦森受邀出席会议并组成评审专家组。集团(局)地质科技部副主任刘丙秋,郑厚义博士,地研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顾强,副院长、创新团队负责人刘军省,院长助理金涛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顾强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介绍了地研院的产业结构、科研队伍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 “一引领一基础三驱动三支撑”的“1133”新发展格局。他表示,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地研院的发展,把更多的前沿技术、专利成果、高端项目引荐到“化工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期待科技之花在“化工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团队”结出累累硕果。
刘军省简要介绍了创新团队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指出科技团队依托地大(北京)、地大(武汉)、中南大学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及实验分析测试平台优势,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开发”、“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开发”和“矿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三个建设方向。随后,三个建设方向负责人周友连、白甲林和左金星,分别汇报了各自建设方向的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听完汇报后,专家组指出科技团队人员组成科学,专业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很大;团队建设研究方向结合了我集团(局)自身优势,研究内容科学合理,以“化工矿山生态修复”为重点,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意义深远。要求团队进一步明确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首批10个创新团队中的定位和优劣势,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需明确团队三年建设目标,三个研究方向最好聚焦于一个区域,建议“机理原理-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发展路线、“矿山-矿区-流域”拓展途径和“安全-生态-景观”方向协同,长期追踪,建议以问题为导向,谋求企业合作和部委资金,扩大经费来源,注意环境管理和环境需求,注重矿区本底调查。
会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建伟教授做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创新思维与关键技术”学术讲座。重点阐述了环境与经济、矿业产业和水工环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结合矿区复垦修复工程的自然恢复、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理论,详细讲解了系统性思维、生命周期思维、思维导向思维和生态地质学思维。地研院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矿物加工利用中心和生态地质中心的创新团队成员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